中国诚信信用管理股份有限公司-pg电子最新网站入口

企业新闻 | 2020-10-28

毛振华:经济复苏基础并不稳固,政策应加大力度补短板

以下观点整理自毛振华在中国宏观经济论坛(cmf)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会(2020年10月)上的发言

     一、政策是否转向常态化取决于疫情防控形势及金融市场稳定性

     在控制住疫情蔓延后复工复产持续推进,稳增长政策不断发力,三季度经济增速4.9%,比预期要好,经济继续平稳复苏。随着经济的修复,宏观政策应不应该从应急性的应对转向常态化是我们关注的焦点。由于外部复杂性上升、内部诸多挑战犹存,四季度市场还未修复到疫情前水平,维持短期的应急性措施仍具有一定的必要性,但明年是不是还要维持取决于两个因素。

       第一,疫情防控的情况。当前疫情发展仍具有不确定性,这不仅要看中国的防控情况,也要看国际上的防控情况。假定全球都处于应急状态,我们放弃了应急应对也是没有必要的,因为中国是世界经济体的重要成员,存在货币供给上的共振问题,不能掉以轻心。综合来看,当下货币政策没有进一步收紧的必要。财政政策上,要坚持积极的基调,要更加关注扩大内需、提振消费。提高居民消费能力是中小企业救助的重要抓手,对解决中小企业的就业和服务提供的问题十分关键。因此,政府可以考虑通过发放消费券来促进居民消费,这是在未来也可以推广的一种财政政策刺激措施。 

       第二,金融市场的稳定性。和过去相比,新形势下相对宽松、稳健的货币政策怎么样才能在金融市场上找到一些新的着力点呢?我不赞成大水漫灌。虽然监管部门多次表态不赞成大水漫灌,但在实际操作中有可能会出现“大水漫灌”的情况。中小企业融资难是当下金融市场重要问题之一,但从政府的整个投放量来看,对中小企业融资的量还不是很大,大量的钱还不是在中小企业里。另一方面,金融市场里很多民营企业存在资金冻结的问题,去年下半年出现了一系列民营企业大股东质押带来的流动性风险,被冻结的资金还未解除。资金被冻结,民营企业的大股东被质押后还要斩仓、不让卖股票,所以这些股票现在暂时还在民营企业手上,但股价没有回升,质押没有解除,实际风险依然在,一旦打开股票交易限制就有可能发生民营上市公司大股东的溢出。不仅如此,很多新的民营企业在债务违约上还有新的发展。企业一旦债务违约,信用级别就下来了,今后遇到的困难也会更多,企业的发展也会更加艰难。

    二、内部挑战犹存,外部全球化重塑,经济复苏基础尚不稳固

     此次我国在疫情期间实现错峰增长不在于培育了经济发展新动力,而在拥有疫情防控的比较优势。然而,随着各国疫苗的逐步推出、疫情逐步得到控制,这种优势也会慢慢地消失,所以这次复苏的基础并不是那么牢固。一方面,它依赖“六保”政策的强刺激,这个刺激是在“六稳”的基础上调低了底线。另一方面,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高效,对缓解当前中小企业的困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。那么新形势下经济复苏基础不稳固表现在哪些方面呢?主要有四个方面。

     第一,中小型服务企业发展困难。随着复工复产政策推进,国内消费有所恢复,但中小企业尤其是中小型服务业仍举步维艰。中小型服务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,与就业关系密切相关,但是在困难时期,中小企业往往比大企业尤其是龙头企业更难维持经营。

     第二,国内投资信心不足。得益于政策性因素推动,基建投资和房地产投资持续复苏,然而民间投资意愿却依然低迷。从中长期看,市场信心没有完全恢复,不仅仅是疫情的问题,也有对整个经济运行机制和经济调控的基本政策面的判断问题。因此,宏观经济政策在激发微观主体活力上还需要有很多的着力点。

     第三,新的增长点尚未显露出力量。近年来,新技术、新商业模式的推广如火如荼,新技术有二维码、健康码的发明,但新商业模式一直进展不大,在经济其他方面未看到明显的增长点。与去年同期相比,三季度4.9%的增长速度不算有优势,仍然需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。

     第四,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变化莫测。疫情期间由于防控得力,我国供应链率先修复,得益于防疫物资生产和“宅经济”的出口,中国出口占全球出口比重再创新高,这可能会刺激美国反华势力加大与中国的竞争力度。在发达国家加快制造业回流、产业链重构的背景下,我国需要警惕“去中国化的全球化”。

      三、加大补短板力度,促进内循环畅通

      面对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,政府提出“双循环”战略。双循环战略是短期应对和长期发展的有机结合,他是以内循环为主体,以满足国内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。但内循环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,应坚守底线思维做好补短板工作。比如在中小企业债务问题上,可以参考2008年美国通过注资重要私人公司帮助其扩大新发股份的经验,这不仅能帮民营上市公司扩大股本、降低债务率,还能增强其经营能力,甚至还能防止经济系统性危机的发生。所以,我们应该摸排现在民营上市公司的经营情况,为民营上市公司提供系统性的救助方法,助力其增发15%-20%的新股是当下兼顾效益性和安全性的关键措施。

       过去内循环有很多种说法,供给和需求是一种循环,实体经济和金融是一种循环,产业链也是一种循环。不管从哪方面看,内循环的补短板工作要进一步地摸排,特别是在某些重要特殊的领域要坚守底线思维,要注重资源的节约和替代,建设节约型社会。

     总的来说,考虑疫情控制情况和金融稳定性,第四季度的增长还是可期的。但是,问题的关键不在于第四季度本身,而在于要培育事实性的复苏,使中国的内循环在市场机制的框架下能够有效地运转起来,特别是面对当前宏观经济复苏的态势,不仅要对产业政策、货币政策进行重新定位,同时也要加大补短板力度。

网站地图